海报新闻评论员 刘瑞琪
开年以来,国产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创下多个票房纪录,影厅内,影片持续热映,观众观影热情高涨,影厅外,四川宜宾、江油等“含吒量”较高的城市,也晋升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同程旅行数据显示,近期“哪吒”相关旅游搜索量同比增长超5倍,四川宜宾翠屏区凭借哪吒行宫等主题景区,春节期间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34%;在天津河西区,陈塘庄与哪吒小镇双IP驱动下,酒店预订量同比增幅超60%……
近年来,“影视+文旅”爆款频出,国产电影行业对于文旅市场的反哺作用愈加凸显。《狂飙》让广东江门名声大噪,《我的阿勒泰》掀起新疆旅游热潮,《去有风的地方》带动取景地大理凤阳邑村搜索量增长50倍……今年春节档,“顶流”《哪吒2》为“热映”到“热游”的影旅联动再添一把火,全国多地打造相关IP体验线路和设施,将电影中的奇幻叙事转化为可触摸的文化体验。区别于简单的取景地打卡,消费者们更加热衷于去线下寻找影视作品中的同款场景、体验同款情节、品味同款食物等,通过互动式和体验式的出行唤醒IP符号的情感记忆,实现从“剧内叙事”到“剧外消费”的转换,延伸出了更多消费场景和价值链条。
另一方面,影视作品不只是叙事媒介,更是文化认知的空间入口。四川文旅部门深挖哪吒传说与巴蜀文化的血脉联系,河南鹤壁将封神故事与朝歌古城的时空坐标精准对接,三星堆青铜人像因电影被重新诠释,让海外游客理解中华文明“何以独特”。从“到此一游”到“文化认同”,各地正以电影为切口,将地域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沉浸式体验。这种依托于当地文化资源的“在地性”创新,既保留了文化根脉,又赋予了传统资源时代新义。从荧幕到现实,电影造梦、旅游追梦的闭环,本质是文化认同的具象化表达。同时,国产电影的文旅价值不止于国内市场,更是文化出海的桥梁,中国影视作品的全球传播也在重塑着国际游客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图景,为中国文旅国际化开辟着新航道。
电影票根成为文旅消费的“通行证”,产业协同效应带来的已不仅是短期流量,更是长效发展动能。这场“影视+文旅”的实践,本质是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获得文化认同与市场创新的共赢。未来,如何让更多“双向奔赴”可持续、可复制,仍需从业者在内容深耕和业态创新中持续探索,进一步挖掘和赋予相关场景深刻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同时确保景点配套设施的完备性,提升文化认同感和游客获得感。当文化找到现代表达的密码,当产业抓住融合创新的机遇,“影视+文旅”就能越来越久、越来越旺。
Powered by 百度小游戏免费秒玩入口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